- 马长山;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产生了民间治理空间和公民性诉求。而民间组织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力量和平台,承担着公民性塑造的重要功能和责任,也即推进"公民性"社会资本的形成、培养公民的民主生活技能、增进公民的公共精神、培育公民的理性自律品格。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间组织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民间组织建设,发挥其公民性塑造功能,从而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2008年03期 No.9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朱富强;
在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中,中心论题是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这个秩序又被归结为自生自发秩序,而自生自发秩序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自由、竞争和规则,其基本含义就是在一般性规则之下通过社会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以推进社会秩序的演化。其中,自由是核心,竞争和规则都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因而三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等同的,共同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同时,哈耶克强调的竞争是基于自由市场的竞争,规则则是基于一般契约的法律,哈耶克毕生都在阐发市场竞争和抽象法律这两个基本机制是如何保障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不断扩展的,因此,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研究体系又可形象地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为我们理解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以及探究社会秩序的扩展基础等问题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
2008年03期 No.9 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董兴佩;
法益是法律的基本范畴。可以以法益的主体、被保护的程度、存在的形态、内容等为标准进行分类。法益总量的最大化是法律目标量的规定性,法益结构的最优化是法律目标质的规定性,二者是法律的双螺旋价值追求。权力、权利是法益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2008年03期 No.9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费安玲;
任何有物权立法之国家均无法回避物权强制转让的内容。依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发生的物权强制转让并不违背私法意思自治原则,相反,是对意思自治原则并无绝对性的最佳注释。强制转让物权必须注意强制转让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强制转让与权利实现目的之间的关系。鉴于强制转让物权是对权利人意思自治的限制,故物权的强制转让之发生应当具有一定的前提,即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意志与公共利益发生了冲突。这意味着只有当权利人行使自己之物权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方产生物权被按照法律规则进行强制转移的可能。物权的强制转让具有其一般条件和限制,它们与物权转让发生之前提共同构成了强制转让物权法律维度的主要内容。
2008年03期 No.9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文;
民法典的"本土化"既是一国私法法制的起点和核心,又是其私法法制的目标和归宿,脱离了"本土"的民法典因为背离法律人的习惯思维理路、脱离社会生产生活背景、丧失民众基础和精神皈依、缺乏历史文化传统哲学理论及伦理道德的支撑而使其法制效力受到影响,不利于民法精神的彰显和私法价值的实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政治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虽然我国非法制传统相对保守,法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相对成熟,但这些并不能成为我国法制建设钟情于它山之石的借口,"本土化"是法典建设的法制公理。
2008年03期 No.9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强;
法院批准是重整计划生效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的制度中,应当为认为受到不利影响的债权人提供异议的机会,保障其程序权利,同时应当设立完善的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法律标准,作为法院在批准重整计划时必须遵循的条件,防止法院重整计划批准权的滥用和误用。我国新《企业破产法》中的重整计划批准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要求。
2008年03期 No.9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4 ] |[阅读次数:0 ] - 李希慧;王宏伟;
我国在1997年刑法第9条中第一次确立了普遍管辖原则,值得肯定。但是,由于当时立法技术的欠缺以及近年来国际社会打击犯罪事实的形势变化等原因,实践中,该条有关普遍管辖权的规定在立法模式和管辖范围等方面暴露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已经难于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完善普遍管辖权立法显得尤为紧迫。本文认为,刑法第9条应当在管辖范围、立法模式、罪名来源等方面加以修改、完善,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2008年03期 No.9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凯;
刑法规范谦抑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合理根据,即:它是由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是刑法人道化的要求,是刑法有限性的使然,是刑法经济性的体现。它包括必要性原则与最后性原则两个派生原则。前者要求刑法规范是社会调控确实必要的手段,后者要求刑法规范是在其他法律规范不足以进行社会调控时迫不得已才发挥社会调控功能的手段。其判断标准包括犯罪圈与刑事处分量两个方面。在犯罪圈方面,与之密切相关的主要是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在刑事处分量方面,与之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非刑罚化与轻刑化两个问题。
2008年03期 No.9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郭泽强;张高洁;
刑事和解制度之产生是基于西方法治理念的强大,它实际上是对西方法治理念过于强大的一种自我调整。在中国,中庸思想指导下的各种和解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这种中庸和解的思想阻碍着法治理念在我国的形成。并且,我国当今的法律制度亦不能很好地兼容刑事和解制度。因之,不宜过早地引入刑事和解制度。
2008年03期 No.9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丁茂中;
虽然我国《反垄断法》制定工作长达十三年,但是有关经营者集中控制标准的规定还是存在一些立法问题。基本控制标准的规定缺乏法律规范的必要指引性,给经营者的守法带来了困惑。修正控制标准的规定背离了反垄断法的立法目标,这可能影响到执法的科学性。经营者集中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它并不能够满足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殊需求。这些立法不足需要及时加以弥补与完善。
2008年03期 No.9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崔卓兰;宋慧宇;
当前,高校公共安全服务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政府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高校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之必要性、理论依据及实现模式,提出在高校建立校园警察与保安服务相结合的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之路。
2008年03期 No.9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沣;范辉清;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提出了包括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的著名四大自由。我国的法学理论中虽然没有这一概念,但宪法中关于"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规定,实质上就是关于公民免于匮乏权的表述。本文从现代国家的职责、国家权利(义务)与公民权利(义务)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保障公民免于匮乏权是国家的法律义务,不能将此任推给公民家庭及个人,并通过对我国实践的剖析,提出应当避免过度从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及公民个人努力层面对公民进行免于匮乏权保障的路径选择,而应靠国家义务性、实践路径上的法律制度性来实现。
2008年03期 No.9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余莹;
在国际投资条约自由化的趋势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接受了ICSID的全面管辖权、宽泛的间接征收定义等自由化条款,给国家的外资管辖权带来挑战。为此,应采取例外规定、限制间接征收等防御性条款,以保障国家基于环境、国家安全等政策的需要对外资实施必要的管制措施。自1998年以来,我国投资条约的内容日趋自由化,研究在BIT中采取适当的防御性规定、避免类似阿根廷不慎放权的教训,是当前我国BITs实践的迫切需要。
2008年03期 No.9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