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新宝
;卞龙;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符合产品与服务区分视角下的产品概念,其功能主要是输出特定内容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应承担产品责任。生成式人工智能不符合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基本前提,虽然服务提供者可以更有效率地控制技术风险,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通常不存在较高程度的危险性,不宜出于保护公众权益的考虑要求服务提供者内化全部的权益侵害风险。鉴于破除受害人举证困境、适度强化服务提供者义务和责任等需要,应当引入过错推定责任。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证明其在训练端和输出端都尽到了与避免侵权输出相关的注意义务来推翻过错。注意义务的标准应适当严格,以激励服务提供者采取充分的风险预防措施。
2025年05期 v.19;No.113 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许多奇;盛宏伟;
数据产权登记程序制度是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中的基础性制度,其构造基于数据确权和建立数据产权登记制度正当性的理论基础上,是包含申请受理、审查公示、登簿发证三阶段的登记程序体系。在申请受理阶段,应构建“专业化独立登记机构+穿透式监管”的新型登记体系,建立代理制度并明确多元主体责任;在审查公示阶段,应设计形式审查为主与重点事项实质审查的混合机制,明晰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及产品经营权的分层审查内容,通过技术赋能设计公示异议分级处理程序;在登簿发证阶段,编制登记簿应遵循真实准确、更新及时、公开透明与安全保密四项原则,构建以权利人为中心的登记簿编制方式,并强调登记证书的形式证明、实质对抗及合规指引三重效力。
2025年05期 v.19;No.113 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智博;
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模型正处于高度迭代期,厘清技术跃迁背后的“技术赋能—科技风险—法治调适”框架无疑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议题。DeepSeek技术跃迁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数字政府的内容生成、数据共享、人机互动及算法决策,成功推动了数字政府功能形态的转型升级。然而,在赋能数字政府建设的同时,DeepSeek也隐含行政公共架构消解、归责链条断裂、程序正当侵蚀及公民权利侵犯等新型风险。由此,基于组织法治,应以公共利益导向增强生成式模型的算法公共性,以权责统一原则增强生成式模型的技术责任性,以算法解释机制增强生成式模型的程序规范性;基于权利法治,应将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结合,从形式和实质两个维度构建一个虚实兼备的权利法治调适体系。
2025年05期 v.19;No.113 3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真平;
政府数据开放关涉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利益主体与利益内容,亟须在规范层面展开具体的利益衡量,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得到合理的兼顾与平衡。因此,应构建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分析框架,并将其理论层面、程序层面和交易层面分别对应利益识别、利益博弈与利益协调的具体利益场景,刻画和阐释政府数据开放的制度逻辑及其利益分配原理。基于公私利益、集体利益和制度利益的互动博弈现实,其利益协调应该着眼于利益分配的意思形成过程,以“共同利益”和“过程利益”重塑政府数据开放的利益概念与规范结构,正视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表达,确保政府数据开放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衡量,以整体提升政府数据开放的制度治理绩效。
2025年05期 v.19;No.113 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少军;鲍家琴;
数字检察赋能行政公益诉讼具有提升监督质效、促进社会治理的独特价值。但数字检察赋能行政公益诉讼面临行政数据调取难、监督模型构建难、行检衔接程序不畅以及监督与评估机制不完善等实践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既有权力边界被打破、行政机关封闭化倾向以及激励机制存在偏向。因此,有必要明确由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共同构建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发挥决策领导层的统筹协调作用,争取地方党委支持;以云安全管理技术的运用以及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保障数据安全;由市级数字检察办公室作为监督模型构建主体,承担核心的构建与推动职责;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形成双重监督合力,确定监督与评估内容,建立动态的行政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台账。
2025年05期 v.19;No.113 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