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法学

NORTHERN LEGAL SCIENCE


司法理论研究

  • 司法裁判究竟是怎样一种事业——对富勒裁判观的审视与反思

    王志勇;

    从富勒的裁判观来看,裁判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归序形式,其本质在于特定参与模式,即赋予当事人为获致某个裁判结果而提呈证据和说理论证。此种参与形式的完整性构成了裁判的整全性,由此“多中心问题”通常被排除于裁判范围之外。富勒理论语境下的裁判结果的理性指向合理性,裁判过程的理性指向说理,然而司法裁判的核心实则在于证立过程的说理。无论是法律解释还是法律续造,富勒都极为重视目的在其中的作用,并由此提出“共享目的之合作阐述”。然而司法裁判中的说理应该基于法的渊源展开,由此展开的说理性方才构成其中的内在道德。故此,司法裁判可谓一项具有内在道德的社会归序事业,或者说一项基于法的渊源以说理方式解决纠纷的事业。

    2025年03期 v.19;No.111 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司法裁判认知情理的三个维度

    郭忠;宋鹏;

    情理是一个以情感为原点、多维度的统合性概念,在不同维度呈现不同的概念面向。在情感维度,情理表现为当事人行为与法官审判行为背后的情感理由;在事实维度,情理推断是事实推定的重要方法,其中情理是反映行为规律的、秩序化的社会事实状态,也是可以通过实践而被经验到的一般行为逻辑;在价值维度,情理是追求法治实质正义的司法思维,通过将各类具体价值结构化地安排于判决结果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案正义。三个维度中,情感维度是司法裁判认知情理的基础,事实维度和价值维度是司法裁判认知情理的应用。情理作为从古至今影响中国司法裁判的重要概念,应当在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占有一席之地。

    2025年03期 v.19;No.111 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法源理论的法律发现在类案检索中的运用

    孙跃;

    从司法视角理解法源,法律发现定位于从法源中发现司法裁判规范。判断某种规范能否作为法源,需要从效力、效用以及两者的混合等因素出发。在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的背景下,类案因兼有效力与效用因素,故具有作为法源进行法律发现的正当性。建立在效力渊源与认知渊源基础之上的“效力法源(基础法源/次级法源)/认知法源”的法源分类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自洽性和解释力。由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组成的入库案例属于次级法源的范畴,未入库案例属于认知法源的范畴。据此可以确定各种案例在法律发现中的顺位。根据类案的法源特性,法律发现在类案检索中运用的路径包括运用的情形特殊、不能作为独立来源、需要识别具有拘束力的部分以及发现抽象程度适中的裁判规范内容。

    2025年03期 v.19;No.111 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法学前沿

  • 论相对集中行政裁决权的理论证成与实践构想

    杨彬权;

    相对集中行政裁决权是将分散配置到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的制度,其理论基础是整体性政府理论、相对的司法统合理论和功能适当理论。相对集中行政裁决权具有确保行政裁决独立性和公正性、提高行政裁决权质效、改善行政裁决权的监督和发挥行政裁决化解纠纷的重要作用等价值。相对集中行政裁决权可展现为三种实践模式:一是设立行政裁决中心,实现行政裁决部门的空间集合,但行政裁决权仍然保留在原行政裁决部门;二是将行政裁决职能并入行政复议机关,成立行政复议裁决委员会行使行政裁决权;三是成立行政裁决局,统一行使行政裁决权,原行政裁决部门不再行使行政裁决权。相对集中行政裁决权后应当通过建立行政裁决官、设立行政裁决委员会等措施确保行政裁决的专业性和职业化。

    2025年03期 v.19;No.111 6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股东表决权限制的规范构造

    木拉提;

    股东表决权限制是为了避免表决权滥用,是对表决权事前的一种排除机制。资本多数决的异化与股东压制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此背景下对股东表决权予以限制尤为重要。《公司法》中利益冲突股东表决权回避、公司自有股份表决权限制和交叉持股股份表决权限制共同形成了我国股东表决权限制体系。利益冲突股东表决权限制不仅要扩大回避主体和事由范围,同时需要涵盖所有公司类型。公司自有股份表决权限制在遵循既有立法模式下,需要实现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间法律规范的协同性。交叉持股表决权限制需要明确界定母子公司的内涵外延,针对不同类型的交叉持股明确规范路径。

    2025年03期 v.19;No.111 7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反不正当竞争法赋能数据保护的模式创构

    吐火加;

    数据之上所产生的多元客体以及权利保护模式的局限决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介入数据保护的可能与必要。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正当竞争秩序”客体,作为一种“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既划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平行保护、互为补充的关系,也明确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介入数据保护时的侧重点。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介入数据保护时,应当以行为规制的保护模式,针对非法窃取数据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且知识产权法所无法涵盖的部分给予重点保护。避免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数据进行赋权保护,实现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对数据保护的有效分工配合。

    2025年03期 v.19;No.111 9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刑事法学专论

  • 英美刑法中“受虐待妇女杀夫案”的出罪路径及其启示

    刘士心;

    受虐待妇女杀夫案是指长期遭受丈夫家暴侵害而不堪忍受的妇女,利用丈夫无防备的时机将其杀死的案件。此类案件中,妇女杀夫时丈夫并未实施家暴侵害,不符合传统正当防卫中侵害紧迫性的时间要求。针对受虐待妇女杀夫案的出罪问题,英美刑法理论与实务中主要存在受虐待妇女防卫说与防卫必要性说两种观点。受虐待妇女防卫说从妇女的防卫认识入手,运用受虐待妇女综合症证据,将其杀夫行为纳入正当防卫的范围。防卫必要性说通过实质化地把握正当防卫的时间性条件,将防卫紧迫性理解为防卫必要性,把妇女的行为纳入正当防卫的范围。受虐待妇女防卫说不符合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而防卫必要性说则为我国司法机关处理这类案件提供了理论借鉴。

    2025年03期 v.19;No.111 10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集体法益刑法保护的类型化及其解释限度

    吕静;

    刑法理应保护集体法益,但围绕其保护限度的探讨仍未达成共识。现有以还原说和溯源说为代表的集体法益分类模式,存在未摆脱还原思维桎梏、重内容轻结构、分类与适用标准双重模糊等缺陷,难以为合理划定刑事犯罪圈提供理论供给。集体法益最终服务、落脚于个人,但应区分抽象个人和具体个人。立足显著性标准,可将集体法益划分为真正集体法益与不真正集体法益两种类型。对于前者,需要以实体性集体利益为法益内核,根据行为与法益关联样态的差异,设定不同的验证程序和验证标准,强化行为与法益之间的关联性程度;对于后者,需要以双层法益结构为方法论载体,以个人法益约束构成要件的解释,发挥背后层法益在出罪上的作用,化解法益之间的冲突。

    2025年03期 v.19;No.111 11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轻罪的刑罚执行因应:问题检视与路径改良

    李卫国;谌锦华;

    当前刑事诉讼回应轻罪治理的理论供给上,主要偏移在前端公诉领域的“出罪”模式和中端审判阶段的“简化”程序,对后端刑罚执行缺乏审思。理论上,刑罚执行在轻罪治理中具有助推治理体系完备,促进治理程序互构和实现标本兼治等多重价值。但现行刑罚执行制度因存在模式单一、非监禁刑威慑缺位和执行质量监督失语等问题,已有碍其实现对于轻罪治理的价值。在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修复性司法理念下,轻罪治理的刑罚执行改良不仅须考虑服刑人员罪后“焕发生机”良性复归社会,同时也要兼顾因犯罪“感受痛苦”受到刑法非难,避免再犯。有鉴于此,应从完善刑罚执行多元化、适当增强非监禁刑执行威慑性和优化刑罚执行监督方式等路径寻求改良。

    2025年03期 v.19;No.111 13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省思与形塑: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供述真实性评价方法

    孙航;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图以保障被追诉人供述的自愿性担保供述的真实性。但供述自愿性在保障供述真实性方面虽然有效,却不足以全面评价供述真实性,无法满足防范虚假供述的要求。值班律师法律援助的乏力与辩护机制的供给失衡,使律师实质性参与程度不足,更不能在保障供述真实性方面发挥实质作用。日本司法在确立带有司法交易属性的协议·合意制度后,多以补强证据必要说作为合意供述信用性的判断标准与基本立场,但因补强证据规则的严格适用陷入规则僵化的泥沼。如若我国将口供补强规则不加变通地纳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供述真实性评价机制,则导致悖离制度设立初衷、影响诉讼效率等消极后果。为兼顾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在保障供述自愿性的基础上,宜将口供补强规则调整适用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形成区分案件类型的层级式补强,补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供述真实性评价方法。

    2025年03期 v.19;No.111 14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

    <正>一、投稿要求(一)来稿应是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亦不接受一稿多投的文章。对一稿多投给本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本刊将予以严肃追究。(二)来稿篇幅一般应在2万字以上。(三)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技术处理或技术删节,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说明。(四)来稿请附中英文的篇名、摘要(200~300字)及关键词(3~5个)。论文标题以不超过18个字为宜,可另加副标题。(五)本刊执行匿名审稿制,请作者将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职称、学位、职务、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个人信息单独放在首页,稿件正文不要体现上述信息。(六)本刊不退来稿。来稿决定采用,向作者发用稿通知;2个月未收到通知,稿件由作者自行处理。(七)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

    2025年03期 v.19;No.111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