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法学

NORTHERN LEGAL SCIENCE


部门法专论

  • 论风险责任概念的确立

    王竹;

    自己责任原则是现代侵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适用非按份责任形态的数人侵权责任中,却普遍存在责任人可能为本不属于自己的最终责任份额承担责任的现象。对此问题学说上不但鲜有专门研究,甚至连指称这部分责任的专门术语也不存在。通过对债务与责任的区分、多数人债务与多数人责任的区分,可以清晰地看到最终责任与风险责任的区分。所谓"风险责任",就是责任人承担的超过最终责任份额的责任部分,其实质是受偿不能风险。确立风险责任概念,就形成了"自然债务—最终责任—风险责任"的侵权责任概念谱系,能够精确地描绘债务和责任的重合或单独存在状态。

    2011年02期 v.5;No.26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错误出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及适当限制

    杨立新;王丽莎;

    随着科技发展及社会伦理观念的变迁,我国与胎儿畸形相关的纠纷和诉讼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侵权法应当引入错误出生的概念,确认错误出生损害赔偿责任。该损害赔偿责任侵害的是患者获得适当产前保健服务的合法权益,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损害赔偿的范围主要为从医疗机构第一次做出错误产检报告时起,至分娩结束时止的与怀孕相关的医疗费用、特殊抚养费用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可以根据东西部的差异限定为5万到10万人民币的最高额;财产损害则根据原因力规则和与有过失规则加以适当限制。

    2011年02期 v.5;No.26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8 ] |[阅读次数:1 ]
  •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纠纷防范之对策

    艾尔肯;方博;

    医疗纠纷是因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造成患者损害或提供的医疗服务没有达到其预期的要求而产生的医患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医疗纠纷需要从医方、患方、社会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进行防范。其中医方在医疗纠纷的解决中处于主导地位;患者应当了解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积极配合治疗;社会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有效地化解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法律、法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有效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

    2011年02期 v.5;No.26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票据丧失后的挂失止付

    柯昌辉;

    票据丧失后,如何及时有效地防止票据金额被他人冒领,这是设置挂失止付制度的基本目的。我国现行的挂失止付制度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票据法》的修订中,可救济的票据范围要严格局限为有权票据,尤其要注意不能将转账票据排除在可救济票据的范围之外。至于通知人,应当是享有票据权利或票据权利行使权的持票人,而受通知人只能是付款义务人。

    2011年02期 v.5;No.26 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未批准的出资额转让协议民事责任性质——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为例

    刘向林;

    我国已往的司法解释规定,出资额转让协议未经批准时的责任为缔约过失责任。基于缔约过失责任赔偿原则、赔偿方式的单一性以及赔偿范围的局限性,其根本无法有效地维护诚信当事人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新近颁布的《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根据当事人是否履行报批义务规定了不同的责任方式。但受制于解释权限,该规定很难说是最为科学的制度设计。从实现审批目的的意图出发,结合公司法的私法特性和出资额的财产属性,未经批准仅仅导致出资额权属不发生变动,并不影响协议的效力。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2011年02期 v.5;No.26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刑法与民法之间的交错

    朱铁军;

    刑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规范、行为、法律责任上存在较多交叉、竞合之处。处理刑法与民法交错问题要有刑法与民法关联思维,对其进行整体性、交互式思考。要注意民法的前置分析,尤其是在刑法与民法之间具有规范效应的情形下更是如此。要提倡目的解释。

    2011年02期 v.5;No.26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由王马玲案看被害人过错问题

    潘庸鲁;

    曾在"反暴力拆迁"案中造成"一死六伤"的女主角王马玲,在二审判决中由一审"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8年"改判为"故意伤害罪、有期徒刑5年",改判的主要原因在于被害人存在过错。大量案例显示,在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过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情节,鉴于被害人过错与法益损害结果的产生具有刑法规范上的因果关系,而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事实上降低了刑法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因而对其细致考量将对行为人公正的刑事责任非难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被害人过错在司法实践中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之定位影响了其效用发挥,因而对其法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适用是司法工作的当务之急。

    2011年02期 v.5;No.26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以董必武“党政分开”思想考量“县委书记高配”问题

    熊文钊;郑毅;

    董必武关于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与政权机关相对独立、党对政权机关进行正确领导等"党政分开"的经典宏观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当前"县委书记高配"这一相对微观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与完善的路径。由于"县委书记高配"这一模式在法律依据、逻辑进路、预期结果三个方面都存在大量违反党政分开原则的因素,因此,在董必武相关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党内监督和党外民主监督并用的方式,将会对"县委书记高配"困境发挥重要的纠偏作用。

    2011年02期 v.5;No.26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强制性支出责任与地方财政自主权

    徐键;

    《宪法》和《预算法》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以此为基础,地方政府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为地方居民提供符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的公共品与服务,并调控经济运行状况。分税制改革减少了地方的财政自主权,从而导致地方支出效率的降低。法律和中央政府为地方政府设定强制性支出责任,旨在遏制因地方支出效率降低产生的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和区域间支出水平差异等状况。但是,强制性支出责任在客观上却进一步降低了地方的财政自主权,从而陷入新的恶性循环。赋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财政自主权,是优化地方支出结构、提高地方支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依赖;强制性支出责任仅具有辅助性功能。两者不能本末倒置。

    2011年02期 v.5;No.26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巴西环境保护法律机制评析

    范纯;

    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创造了经济奇迹,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为应对环境问题,巴西确立了体系完整、规范细密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由于受历史因素和旧制度惯性以及官员腐败的影响,由环境行政和环境司法构成的法律实施机制未取得较好成效。为此,巴西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环境政策。但其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经常受到经济发展政策的干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今后,巴西环境诉讼有待完善,环境行政执法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法律实施机制的基础性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2011年02期 v.5;No.26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对专利药品平行进口发展问题的思考

    张冬;范桂荣;

    在20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传染性疾病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全球整体利益使得知识产权私人权利范围的扩张日益与人权、尤其是健康权发生冲突。专利药品的国际保护标准不同使得诸多发达国家追求垄断价格的同时阻碍了公共健康权的发展,逐渐打破了全球知识产权制度的平衡。鉴于专利药品平行进口原则具有防止专利权人形成市场独占的制约性,诸多发展中国家将其作为和发达国家谈判的手段以降低专利药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但是,我国专利药品平行进口的立法尚属稀缺,当务之急是应当在避免专利药品返销而限制平行进口种类的同时,强化专利平行进口原则的震慑作用与可操作性。

    2011年02期 v.5;No.26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理论法前沿

  • 社会实在的规范性与公私法的界限——与徐国栋教授商榷民法的“公私法混合说”

    于柏华;

    民法的"公私法混合说"建立在"强行法说"基础之上,该理论通过区分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把私法的范围限于任意性规范。强行法说预设了一种缺少规范性的"社会实在":一方面忽略了法律对社会实在的构造功能,没能看到强制性规范与私人领域的构成性关系;另一方面忽略了通过强制性规范所表达的私人自治的规范性要素,没能看到强制性规范与私人领域之间在合法性意义上的共生性。尽管公私法的划分问题具有可争议性,但强行法说因其对社会实在的理解存在偏差而无法成为一种妥当的公私法界限理论,民法的"公私法混合说"自然无法成立。

    2011年02期 v.5;No.26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美国司法语境下法律解释的宪政困境及其消解

    王彬;

    分权的政治逻辑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保持克制与谦抑以维护多数主义的民主价值,然而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使法官解释的能动性成为既成事实,通过司法实现正义又成为美国宪政制度的法治追求。分权逻辑与解释学逻辑在话语上的对立构成民主与法治的张力,形成法律解释的宪政困境,这从根本上缘于西方宪政民主制度内在的结构矛盾。在美国司法语境下,对于法律解释的宪政困境存在着司法积极主义和司法消极主义两种司法哲学的对立,温和的司法积极主义对于法律解释宪政困境的缓解是可行的理论进路。

    2011年02期 v.5;No.26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公民宪法义务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李勇;

    公民宪法义务已经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肯定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对公民宪法义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中国宪法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回答了公民宪法义务是什么、他国宪法义务如何规定后,公民宪法义务与宪法权利、道德、其他部门法义务等概念的关系成为宪法义务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2011年02期 v.5;No.26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中外法史研究

博士生论坛

  • 论我国司法机关法规审查标准之重构

    潘爱国;

    从规范分析与实际运作的角度来看,我国司法机关的法规审查标准主要包括不一致标准与抵触标准。目前的审查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能体现对公民权利保障的关注、缺乏授权标准来控制立法秩序、缺乏认定法规无效或撤销的标准以及审查标准本身的规范化程度较低等方面。法规审查标准重构的可行模式在于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国家法规审查的成熟经验,在现有的不一致标准中吸收德国的比例原则,在抵触标准中吸收美国的三阶密度标准,以充实完善既有的审查标准,实现宪政秩序维护与公民权利保障二者之间的平衡。

    2011年02期 v.5;No.26 128-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儒家“中庸”之传统法文化观照

    马腾;

    "中"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性格特征。随着思孟学派经典《中庸》的出现,以及儒学的意识形态化,"中庸"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人生哲学与社会政治。中庸的思想大致呈现出儒家至德、本体论、方法论三个面相,通过不同进路观照于传统法文化。中庸主义一方面要求通过内圣功夫,经由个人内在道德的修养,修塑"治人"之主体人格——传统法文化中秉持"直道",追求无讼,注重调解,兼顾情理法的司法官员;另一方面,在外王意义上,中庸通过治法之和合构建并维持一种超稳定的统治秩序,传统法文化中德刑相辅、礼法融合、宽猛相济、人治"和谐"诸特质均为其题中之义。

    2011年02期 v.5;No.26 139-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外国法研究

  • 美国公开权理论发展史考察——以经典案例为线索

    陈龙江;

    美国公开权理论的诞生、发展乃至成熟,经由一系列经典判决的推动而获得实现。这一系列判决的发展,正是将姓名、肖像、声音等人格标志上的商业价值逐步从隐私权的保护领域中独立出来的过程。公开权最终发展成为旨在保护人格标志上的经济利益的无体财产权。时至今日,美国法中作为财产权的公开权和旨在保护人格标志上的精神利益的隐私权,构成一种二元权利模式。

    2011年02期 v.5;No.26 14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1 ]

  • 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

    <正>一、投稿要求(一)来稿应是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亦不接受一稿多投的文章。对一稿多投给本刊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本刊将予以严肃追究。

    2011年02期 v.5;No.26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