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法学

NORTHERN LEGAL SCIENCE


部门法专论

  • 论我国商事主体范围的界定

    吕来明;

    商事主体概念及范围的确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在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效力规则、权利内容规则、责任内容规则以及合同法规则的专门适用等方面具有法律实务上的意义,因而明确商主体的范围是必要的。界定商事主体范围的标准涉及到存在目的标准、行为特征标准、主体存在形态标准和素质标准四个方面。在我国应采取以行为特征标准和主体存在形态标准为主,辅之以目的标准和素质标准的模式。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商事主体的范围可以概括为,具备一定行为特征或以某种形态存在或宣称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体和具备一定行为特征且以某种形态存在的个人两种类型。

    2008年04期 No.10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502 ]
  • 行政刑法属性的论争及其定位

    李晓明;

    针对长期以来国内外有关行政刑法属性上的争论,尤其是行政法说与刑事法说,系统分析了争论的主要原因及牵涉的相关因素,并对行政刑法进行了符合现实条件的基本定位。行政刑法既有刑法的性格,又有行政法的某些特征,属于行政法与刑法的交叉领域。它是规定什么是行政犯罪、犯的何种行政犯罪以及应承担何种行政刑法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008年04期 No.10 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675 ]
  •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争论

    李勇;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刑事诉讼制度,自产生以来就备受争议。对辩诉交易最有分量的批评集中在对这一制度是否违反宪法和社会正义体系上,伴随着这些批评,辩诉交易制度不断吸纳其中的合理成分,充实和完善自己。研究辩诉交易的争论,可以看到辩诉交易制度不断自我完善的轨迹。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争论对于我国能否引入这一制度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08年04期 No.10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27 ]
  • 论行政行为生效的法律形式

    关保英;

    行政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状态,既关系到行政职权的实现,又关系到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实现。对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行政行为理论乃至于行政法治理论问题,我国学界和实践界至今还是一个空白。基于此,本文从行政行为生效法律形式的疏漏、行政行为生效法律形式的意义、行政行为生效法律形式的内容构造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认为生效的行政行为是已经完成的行政行为、是已经批准或者备案的行政行为、是已经送达的行政行为、是已经受领的行政行为、是已经完成了救济程序的行政行为。

    2008年04期 No.10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2 ]
  • 政府诚信论纲

    闫尔宝;

    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担负着为社会提供秩序、安全与自由的重任。社会成员对于政府的依赖正逐步增强。在此背景下,政府是否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从事管理活动,能否为社会成员提供稳定的生活预期,便成为行政法学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文章对政府诚信的含义、引入公法的理由、建立的基础、意义及具体作用领域等问题进行了勾勒,对现代政府所遵循的诚信原则做出了初步分析。

    2008年04期 No.10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8 ]
  • 构建中国反恐怖法律体系

    李艳岩;

    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活动给世界造成的极大危害,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公众的广泛关注,如何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各种方法中,法律手段不容忽视。目前中国反恐怖立法比较分散,因此,有必要统一中国的反恐怖立法,构建中国反恐怖法律体系。

    2008年04期 No.10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8 ]

理论法前沿

  • 论法律的局限

    程朝阳;

    法律有其局限,但是要对其作出恰当的描述和合理的解释并非易事。法律首先具有手段或工具上的局限。在许多方面,立法者试图所做的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究其原因,是因为法律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更深层次的局限性,诸如法律在起源上受到传统的风俗习惯、宗教伦理和民族精神等的影响,这些民族文化的因素在早期常常是法律的重要来源。此外,由于人类智识和理性相对于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客观事实)所表现出来的有限性或缺陷,法律规范本身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内容上的主观价值判断或利益倾向,语言表达上的概括、抽象、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更重要的是,法律还受到原则上的限制,其中最著名的论述莫过于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StuartMill)的"伤害原则"。本文作者认为,就法律的局限问题作出思考并不是要否定法律和立法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的位和积极作用,而是为了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法律这一人类理性的伟大发明服务于人类最良善的事业。

    2008年04期 No.10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10 ]
  • 中西小传统诉讼观念之比较——以民间法谚为视角

    刘吉涛;

    诉讼观念是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的重要领域,以往学者均从大传统诉讼观念对比,忽略了小传统诉讼观念的比较。民间法律谚语是最能体现小传统法律文化的载体之一,对中西在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法谚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探究中西方在小传统层面上诉讼观念的差异和"暗合"之处。这样可以更加立体地甄别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同时也可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提供有益启示。

    2008年04期 No.10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7 ]
  •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行政裁决制度

    王小红;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行政裁决制度的范围呈缩小趋势,这一方面与误认为行政裁决制度破坏了权力分工原则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行政裁决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有关。行政裁决制度符合我国宪法上的权力分工原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必要充分发挥行政裁决制度在解决私法争议中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强,效率高、成本低、解决争议彻底等优势,保留行政裁决制度并对其进行合理构建。应当借鉴日本的当事人诉讼制度来建立我国的行政裁决诉讼制度,以解决行政裁决争议。

    2008年04期 No.10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304 ]

中外法史研究

  • 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

    陈金全;郭亮;

    西盟佤族法文化堪称原始法的典范,被国内外人类学家称为"人类原始社会的活化石",受到广泛关注。解读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将帮助我们反思现代法治进路的多元性和发展方向。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中研究原始法。一方面,通过对采访笔录、传说和历史叙事诗的考察,探寻原始的法意识和原始制度文化,试图从文化持有者的角度去理解西盟佤族法文化。另一方面,笔者又站在佤族文化圈以外,从"观察者"的角度,运用法人类学体系下的概念、范畴和术语,对西盟佤族社会的权威、规范和秩序进行分析、考察,进而理解原始法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关系。在行文中,除了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分析、评价外,还运用法人类学的"案例方法",借助一些典型性案例,真实展现西盟佤族法文化的原始特征和智慧因素。

    2008年04期 No.10 9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2 ]
  • 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与肃反扩大化问题辩正

    赵晓耕;曲词;

    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最早建立的具有公安保卫职能的政权机关。同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经出现过肃反扩大化的问题。对于这一历史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与肃反扩大化的关系问题上,学界始终有着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当时存在的肃反委员会和国家政治保卫局是导致肃反扩大化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学者认为纠正肃反扩大化的倾向是国家政治保卫局建立的直接原因之一。本文从历史文件的分析入手,试图从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成因、制度设计及其在当时政权体制中的地位等方面,探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与当时肃反扩大化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008年04期 No.10 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43 ]

青年学人论坛

  • 冠名权概念解析

    朱体正;

    冠名权是权利人享有的以自己的名号冠于某种事物名称之前的权利。冠名权概念建基于可供统一整合的事实基础,具有独立、严整的内涵和丰富、特定的外延,冠名权概念的析出和整合是面向现实生活的理论抽象和对制度需求的应然回应,冠名权的出现是人格权理念的变革与发展。宜将冠名权明确规定为一种具体人格权,纳入人格权法的保护范围。

    2008年04期 No.10 12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98 ]
  • 论生存权的法律性质

    胡大伟;

    生存权作为首要人权早已被写入我国人权白皮书,但对生存权的理解和论述依然是众说纷纭。要发挥其人权保障之价值意蕴,必须确立生存权为个人享有的基本人权之地位,同时确认生存权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

    2008年04期 No.10 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301 ]
  • WTO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刑事立法——以美国诉中国知识产权执法措施案为背景

    陈儒丹;

    2007年,美国就中国知识产权执法措施向WTO提起申诉,美国三项指控中最重要的指控即中国知识产权刑事立法门槛过高,导致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其主要法律依据为WTO的TRIPS协议第61条。本文使用WTO争端解决机构在解决争端时惯用的"条约法解释规则方法"和"综合审查原则方法",模拟站在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角度,详细考查TRIPS第61条的上下文、TRIPS协议的目的和宗旨、中外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历史区别、中外知识产权刑事立法体系的区别,以及中外对"构成商业规模的蓄意假冒商标和盗版"刑法规定的区别,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知识产权刑事立法虽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并没有违反TRIPS协议第61条的规定。

    2008年04期 No.10 14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03 ]

外国法研究

  • 俄罗斯刑法理论上关于犯罪构成结构的争议性问题

    董玉庭;龙长海;

    在俄罗斯刑法理论上,关于犯罪构成结构的争议性问题可以归结为三类:即犯罪构成应由哪些要件组成?通说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中"要件"和"特征"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四要件应该怎样排列?在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也同样遇到了这些问题。

    2008年04期 No.10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