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法学

NORTHERN LEGAL SCIENCE


世界侵权法学术研讨会专稿

  • 有关产品责任案例的中国法适用——世界侵权法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的中国法报告

    杨立新;杨震;

    经过两年的筹备,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侵权法学专家将于2013年9月14日在中国哈尔滨隆重集会,宣告世界侵权法学会成立,并举行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这是世界侵权法学者的盛会,也是世界私法学界学者的盛会。黑龙江大学作为会议承办方,热烈祝贺世界侵权法学会成立,并祝贺第一届世界侵权法学术研讨会取得成功。经参加本次会议的两位中国法报告人的同意,现将他们撰写的《有关产品责任案例的中国法适用》的中国专家报告予以刊发,供大家交流研讨。

    2013年05期 v.7;No.41 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法前沿

  • 法律实证主义与规范理论——规范性的三个难题

    张书友;

    在现代法律理论中,规范性既意味着法律对行为的影响,也用以表达有别于事实的另一世界。有关法律规范性的争议可分解为三个相互关联的理论难题:制裁与义务是否具有同样的规范作用?是否只有一般性的法律规则才具有规范性?哲学实证主义与法律实证主义对规范性的理解是否相同?通过思考这些难题可以得出结论:规范问题不同于价值问题,法律实证主义能够在探讨规范问题时坚持价值无涉的立场;法律的规范性不能化约为唯一一种规范作用,对此有必要进行更加精致的研究。

    2013年05期 v.7;No.41 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法律效力理论中的实效性原则

    刘叶深;

    法律拥有效力部分地依赖于其所在的法律体系具有实效,即得到人们大体上的服从。这就是法律效力理论中的实效性原则。对于各种类型的法律效力理论来说,法律效力标准都需要来自法律本质、功能的道德原则的支持。表面上,作为纯粹事实的实效似乎与各种类型的法律效力理论都不协调,但实质上,法律效力依赖于实效是源于"法律的任务应该交给最具实力的人或机构来完成"这一道德原则。根据该原则,实效难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2013年05期 v.7;No.41 3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规则理论与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

    马驰;

    哈特的社会规则理论直接应对的是如何解释法律约束或法律义务的来源问题。他虽然在聚合行为和批判反思态度的基础上界定法律的约束力,但《法律的概念》实际上并没有阐明其中的内在机理。哈特的理论与约翰·塞尔有关制度事实理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塞尔的理论中,制度事实因集体意向性、功能归属和构成性规则而产生,无论其原始材料为何。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制度事实及其逻辑结构本身就已经证明相关权力的存在。借助这一思路,法律也可以被视为制度事实,这种制度事实的原始材料是各种言行行为,而哈特的承认规则相当于构成性规则。如此一来,套用塞尔的理论,社会规则理论对法律的约束力解释力便可获得深化和加强。

    2013年05期 v.7;No.41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当代西方人权批判理论述评

    王立峰;

    虽然人权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强势的政治和伦理话语,但它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从19世纪的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批评到当今社群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诘难,西方社会对人权的批判一直没有停止过。当代西方人权批判从如下四个相互关联的视角展开:一是道德批判;二是法律批判;三是政治批判;四是社会批判。鉴于存在上述批判,需要认真对待谁之人权、何种人权以及人权的道德局限问题,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命题。

    2013年05期 v.7;No.41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部门法专论

  • 要物合同之困及其出路:理论变迁的视角

    蒋军洲;

    中世纪以来的法学家在构建合同理论时一方面进行着体系化的尝试,另一方面继承了具有罗马法传统的要物合同制度。但在提炼合同一般理论的进程中,要物合同制度逐渐脱离了其原来的生存土壤。尽管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具有鲜明个性的要物合同与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合同一般理论仍有明显冲突。要物合同的成立区别于合意主义的一般原理甚至难见容于其体系成为要物合同之困。为化解此危机,追溯其产生渊源及流变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05期 v.7;No.41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继续性合同及其类型论

    王文军;

    理解继续性合同的概念,应着重把握时间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关键之处并不在于给付在时间上的持续性,而在于给付本质上的无限延续性,从而,时间的长短决定总给付范围的多寡,这是继续性合同的基本特色。继续性合同可分为固有的继续性合同、继续性供给合同与继续性交易关系三类。需要辨明,总给付范围自始可被预估的连续供应合同也属于继续性供给合同;电、水、气供应合同及电话合同在给付构成上虽略有不同,仍不失为继续性供给合同;现代企业间的继续性交易关系也是一类继续性合同。

    2013年05期 v.7;No.41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论请求权二元体系的法理根据

    宋旭明;

    以基础性请求权与救济性请求权区分为基础的民法上请求权二元体系之划分,事关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其法理根据之研究理当受到重视。该法理根据包括二元实体私权体系和义务与责任的区分理论。前者是指私权体系的基础权与救济权之二元划分,该体系在实体法上的真正构建,正是请求权概念出现的结果。后者是指责任作为义务之违反所致的法律后果,与义务之间存在着可否作为直接强制执行之依据的本质区别,该区别和权利体系中的基础权与救济权之二元划分正好完全契合。

    2013年05期 v.7;No.41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费尔巴哈的刑法思想——费氏眼中的刑法与社会

    徐久生;

    费尔巴哈是集哲学和刑法学研究于一身的伟大学者,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父",其研究成果被视为犯罪心理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石。他坚持不懈地将刑法理论与国家统治的合法性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形式的权力根据以及形式理性为依据的法理论,试图以此来抵制等级社会中各派的影响,为市民社会建立框架条件。对于德国刑法立法和刑法学的发展而言,费氏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刑法思想对19世纪至20世纪的刑法学具有深远影响,对刑法理论和刑法科学而言具有方向标的意义。他提出的形式法理论尝试突破当时社会现实的束缚,关注社会各阶层的权益,对现今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3年05期 v.7;No.41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与刑法基本原则的价值冲突及融合

    李翔;

    刑事和解概念虽从国外产生,但它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以及和谐社会理念吻合,它融合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因素,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和现实需要,重罪案件刑事和解虽然与刑法基本原则存在冲突,但更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契合。重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和解不仅应当而且可能。

    2013年05期 v.7;No.41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论消费者的责任

    邢会强;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的消费者政策发生了转换,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教育以及消费者的义务得以强化。国际社会还兴起了"消费者社会责任行动"。消费者责任实际上指的是消费者的义务,它分为消费者对自己的责任、对经营者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三个方面。消费者保护法中应规定消费者的责任,但应仅限于消费者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而不是对经营者的责任。作为消费者中的一个类别,金融消费者也应负相应的责任。

    2013年05期 v.7;No.41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在政治与法律之间——气候变化诉讼中的政治问题理论

    杜涛;

    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球关注,与此相应,气候变化诉讼案件在世界各国法院大量涌现。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气候变化诉讼都面临一个法律障碍:法院是否有权进行裁决。这取决于各个国家是否将气候变化问题视为法律问题。在美国,气候变化诉讼从产生之日起就面临所谓的"政治理论问题"的困扰。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政治性的问题或者那些被宪法和法律授予行政部门负责的问题,决不能由本法院来处理。气候问题是不是政治问题,引起了法律界的广泛关注。美国法院的判决在双方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随着跨国气候变化诉讼的增加,联合国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应该及早在法律上作出应对。

    2013年05期 v.7;No.41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评析——基于证据裁判原则的视角

    廖勇;吴卫军;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要求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依据证据,证据应具有证据能力且需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判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要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依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要求进行审视,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的规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缺憾,主要表现为立法条文过于粗疏、操作难问题依旧突出、诸多内容遗漏等,这些有待进一步充实入法。

    2013年05期 v.7;No.41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欧盟边境管理问题的分析、展望与启示

    牛继承;

    申根制度是欧盟边境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欧盟边境管理从制度设计到运转都是服从于欧盟自由、安全和公正区域建设的需要,当前,欧盟正在深化一体化边境管理。借鉴欧盟边境管理的理念、方式,有益于我国边境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2013年05期 v.7;No.41 130-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WTO补贴案件报复规则的发展——以美国—陆地棉花案为视角

    官松;

    报复在WTO争端解决体系中起着最后救济手段的作用。2009年W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的美国—陆地棉花案DSU第22.6条仲裁裁决,是关于WTO报复的最新司法见解。补贴案件中的报复规则主要涉及报复水平的认定、交叉报复适用的原则和程序两个方面,而美国—陆地棉花案不仅在这两个方面均有涉及,且发表了若干重要见解。作为涉及报复问题最新的WTO仲裁裁决,美国—陆地棉花案对当前补贴案件中的报复规则有诸多发展,其中包括:将SCM协定中规定的反措施与一般国际法上的报复制度相联系;将"贸易影响"作为判定补贴案件报复水平计算的标准;仅允许原告就自己受到的不利影响采取报复措施;坚持"既往不咎"的原则,不允许对已经纠正的违反措施实施报复;澄清补贴案件中的"反措施"仍应遵循DSU第22.3条所规定的报复原则和程序,并确立了判定该条所规定"有效性"的新依据等。

    2013年05期 v.7;No.41 14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中外法史研究

  • 中国古代判词的法学与文学价值

    杨兴培;

    制作好判词是中国古代为官执政司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判词发展,不但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朝代更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与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判词要进行规范评价、旁征博引,就有一个引经据典的叙事说理过程,从而使判词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不可违拗的说服力。古代判词的价值评价往往通过文情并茂的文学表现形式加以展现出来。对古代优秀判词加以批判地继承和转化,从而将今天的裁判文书写得更加完美,也会有利于今天的法治文化建设。

    2013年05期 v.7;No.41 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北方法学》简介

    <正>《北方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法学学术期刊,大16开本,每期160页,单月15日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北方法学》的办刊宗旨为:"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制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培养法律人才"

    2013年05期 v.7;No.4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

    <正>一、投稿要求(一)来稿应是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亦不接受一稿多投的文章。对一稿多投给本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本刊将予以严肃追究。(二)论文应严谨遵守学术规范,内容表述清晰通达,不欢迎缺乏规范、晦涩难懂的稿件。(三)来稿篇幅一般应在8千~2万字之间,特别优秀稿件视具体情况可以突破字数限定。(四)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技术处理或技术删节,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说明。(五)来稿请附中英文的篇名、论文摘要(200~300字)及关键词(3~5个)。论文标题以不超过18个字为宜,可另加副标题。摘要应客观体现文章的内容和观点,不作解释和主观评价、自我评价,不要使用第一人称,避免出现"本文"、"作者"、"笔者"等主语。关键词由反映论文主题、主旨或观点的重要、核心词或词组组成。

    2013年05期 v.7;No.41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