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公益诉讼的契合性分析An Analysis on the Corresponding Nature of the Economic Law and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颜运秋
摘要(Abstract):
实体法与程序法作为矛盾的对立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没有实体法就没有程序法;没有程序法,实体法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经济法是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国家广泛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而逐渐形成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部门法;与之相适应,经济法程序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益的关注,以有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为主线。公益诉讼是有关组织和个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对由于违反法律而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事实上损害或潜在损害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所以,公益诉讼作为经济法的内部生命的表现有效地维护了经济法的切实实施,经济法与公益诉讼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关键词(KeyWords): 经济法;公益诉讼;契合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公益诉讼法律制度》(05BFX0045)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作者博士论文《公益经济诉讼:经济法诉讼体系的构建》的一部分
作者(Author): 颜运秋
DOI: 10.13893/j.cnki.bffx.2007.03.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和诉讼》,王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 [2]Michael D.Bayles ed.,Procedural Justic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0,p.3.
- [3]R.Bush ed.,Dispute Resolution Alternatives and the Goals ofCivil Justice,Vol.78Wis.L.Rev.,1984,pp.893—904.
- [4]刘春茂:《中国法律体系与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5页。
- [5]漆多俊:《国民经济的法律调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30页。
- [6]漆多俊:《转变中的法律——中国经济法的时代特征》,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4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 [7]同注[6],第4—5页。
- [8]王新红:《论经济法的时代精神》,《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 [9]王新红:《经济法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中南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4页。
- [10]同注[9],摘要,第2页。
- 11同注[9],第53—54页。
- 12同注[9],第55页。
- 13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86—887页。
- 14韩志红、阮大强:《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
- 15苏家成、明军:《公益诉讼制度初探》,《法律适用》2000年第10期。
- 16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58—59页。
- 17颜运秋:《社会经济法与公益经济诉讼》,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171页。
- 18[意]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5—97页。
- 19王福华:《民事诉讼基本结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 20王源扩:《法律部门划分理论再探讨》,载《安徽大学法学评论》(第1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 21韩志红:《经济法调整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 22同注21,第273页。
-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