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法学

NORTHERN LEGAL SCIENCE


部门法专论

  • 土地使用权的物权法定位——《物权法》规定之评析

    高富平;

    不动产物权是根植于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土地使用权便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不动产物权,它是我国土地物权化的制度工具,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纽带。土地使用权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他物权范畴,但因与大陆法国家用益物权的社会基础或功能不同,它并非大陆法国家意义上的用益物权。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充当自物权的功能,土地使用权自身不仅可以转让、处分,而且还可以设定用益物权。《物权法》将各土地使用权放入用益物权编规范,不仅不能凸显土地使用权在我国不动产物权上的基础地位,而且不利于建立清晰的土地使用权体系和用益物权体系。在笔者看来,我国不动产物权应当分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三个层次,除地役权外,《物权法》并未规定真正意义上的用益物权。

    2010年04期 v.4;No.22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516 ]
  • 论物权自助行为——物权自我保护与实现之维度

    沃耘;

    物权自助是物权自我救济的方式之一,来自于物权保护的"自生自发秩序"之中。物权自助行为符合法的正义和效率价值的基本理念,制度化是确保物权自助正当性的前提。传统民法理论将民事自助行为无差别地规定在请求权救济体系中,忽略了绝对权与相对权在自我实现方面的区别,不利于自助行为制度在物权保护方面发挥其特有的功能。类型化是合理引导与规制物权自助行为的制度选择。《物权法》应在物权保护中规定物权自助的一般条款,并在所有权、占有以及担保物权的保护与实现中建立单独的物权自助法律制度,以避免自助行为滥用给法律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0年04期 v.4;No.22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435 ]
  • 现代公司的本质:营利性、赢利性抑或盈利性——基于词义辨析与营利性内涵的分析

    李勇军;

    梳理公司的本质并在立法中加以合理疏导是当前和今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在我国已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和当前越来越强调公司社会责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学界对公司本质的表述存在营利性、赢利性抑或盈利性之认识与使用的分歧,在造成误导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以讹传讹。理清这一问题乃当务之急。因公司经营有风险而存在投入与产出对比后有盈余或亏损的情形,故公司的本质为重在目的或理想之营利,而非重在盈余结果之赢利或盈利,公司的营利性包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经营的持续性和有盈余应分配之根本性。

    2010年04期 v.4;No.22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387 ]
  • 作为组织支配的正犯后正犯——支配型共谋的德国理解与中国问题

    陈毅坚;

    对于最终没有实行犯罪行为的参与共谋者,应如何承担刑事责任,存在很大争议;不应一般性地承认共谋共同正犯,而应将"共谋"的共同参与区分为支配型共谋与对等型共谋,相应确定不同的参与人类型。德国学理和判例创立"正犯后正犯"法范畴,并运用基于有组织的权力机构的"组织支配"解释间接正犯性,通过展现德国该问题域的实践进路、理论论争和最新发展,为中国语境下解释组织支配和寻求处理支配型共谋的中国路径提供经验图景。

    2010年04期 v.4;No.22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12 ]
  • 住房权保障如何可能研究纲要

    张清;吴作君;

    在公法意义上,早期的住宅自由是基本人权的住房权的雏形。历史经验表明,时代的发展和人权理念的更新不断地将新的内涵注入住房权权利体系。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社会对住房权的普遍重视,在国内层面上如何实现对住房权的法律保障问题渐进凸显。在立法层面,宪法和住宅法应该成为基础与核心,而在司法实践中也应该尝试确认住房权的可诉性,实现对住房权的司法救济。

    2010年04期 v.4;No.22 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65 ]
  • 《劳动合同法》遭受批判的原因评析——基于政治法律学的宏观视域

    冯祥武;

    《劳动合同法》为什么遭受批判?从批判与反批判的论争中可以看出一些表层的原因。但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是:它担当着国家立法平抑社会群体矛盾冲突的政治功能,政治性色彩浓厚;它涉及到分割强势社会群体的利益给弱势社会群体,且操作性很强;它在民主立法程序上有缺失,民间社会有组织的立法表达严重不足;民众及批判者多是将它等同于民事合同法,忽视了劳动合同法固有的社会法属性;中国法学研究存在着法条主义倾向,缺乏对劳动立法也是一种改革的宏观认识。

    2010年04期 v.4;No.22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62 ]
  • 刑事侦查权的司法介入

    左德起;

    我国刑事权运行中存在侦查机关的自行决定权力过大,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制约简单肤浅、流于形式,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形无力虚,刑事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缺乏有效的权利救济手段和途径的情况,使刑事侦查权因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而明显失衡,从而导致刑事司法权威与公信力的缺失。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结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必须在刑事侦查阶段建立中立、公正而又及时的司法审查,由法官主持司法介入审查刑事侦查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以防止侦查中滥用强制性措施对犯罪嫌疑人造成伤害,避免侦查权的异化,依法制约和规范刑事侦查行为,完善司法审判权的设置运行。

    2010年04期 v.4;No.22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92 ]
  • 禁止体罚儿童的国际法律规定与国内法律实施——以家庭内体罚儿童为视角

    肖君拥;

    普遍存在的体罚儿童现象随着国际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关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家庭内部的儿童体罚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禁止一切形式的儿童体罚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探析儿童体罚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国际人权文件和我国国内法律体系中寻找家庭内部禁止体罚儿童的依据,以类型化分析的方法比较世界各国保护儿童的立法例及其进展,借鉴外国禁止体罚的立法实践,针对我国在禁止家庭内体罚儿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若干改进方向,以求尽快达到禁止体罚儿童的国际人权法律标准、不断改善国内儿童权利保护状况十分必要。

    2010年04期 v.4;No.22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41 ]

理论法前沿

  • 法律规制视野下的劳动者休假权——以节日文化与钟点时间的历史演进为进路

    程波;

    自机械钟表发明以来,钟点时间(clocktime)日益深入地影响了劳动者个人及其家人的身体作息。伴随着工厂制度和劳动力受雇用情况的出现,时间变成了金钱,变成了雇主的金钱。劳动者身体受到时间无所不在的牵制,也开始变成一个俗常的行为。特别是20世纪初以来,劳动者基本权利之演进和劳动者工作时间之人性化探讨,又不断彰显其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因此,以节日文化的法律规制之历史演进为研究进路,研究在钟点时间(clocktime)的规约下,调整劳动法律关系出现的原因,从政治、经济特别是法律文化的视域,阐述节假日功能与劳动者休假权保护的多元商谈价值及其法理基础,就有了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

    2010年04期 v.4;No.22 90-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71 ]
  • 民俗习惯对法官思维方式的影响及裁判路径——以民事案件的基层法官为视角

    韦志明;

    民俗习惯经常影响法官的审判思维方式和语言思维方式。从法理上分析,民俗习惯与法律是具有宗源性关系的,法律是经由民俗演化而来的,法律只不过是民俗的制度化部分。因之,在裁决中以可接受性标准为裁判路径是可行的,即法官要在法律内论证它的可接受性和在法律外(法律与社会之间)论证它的可接受性。

    2010年04期 v.4;No.22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95 ]
  • 论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分析模式

    丰霏;

    激励功能是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于该主题的探索有助于深入研究并建立激发活力和创造力的法律机制,实现科学立法。在探索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进程中,存在经济学与心理学两条不同的学科进路与基本模型,结合这两种进路和模型,产生了学术研究上不同的理论进路。立足于法学的学科特点,总结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模式被提出来,用以全面展现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完整运作过程。

    2010年04期 v.4;No.22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46 ]

中外法史研究

  • 明清州县的狱具及凌虐罪囚

    柏桦;

    明清州县存在正规和非正规的监狱,虽然都纳入正规管理的范畴,但在设置、设施、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明清王朝对狱具的种类、材质、形制、适用条件、使用方法都有规定。狱具可分为合法狱具和非法狱具,非法狱具是禁止使用的,但是统治者非但无法杜绝非法狱具的使用,而且还在条例中增加新狱具,使非法狱具合法化。合法狱具也存在许多不合法使用的现象,甚至还有新的发明创造,千方百计地凌虐罪囚,使狱囚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即使惨死狱中也无处伸冤。

    2010年04期 v.4;No.22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26 ]
  • 明清东北地区民事法律制度变迁特点研究

    马青连;

    历代封建中央王朝都极力把中央权力渗透到边疆地区,使边疆的法律制度逐步内地化、趋同化,进而实现中央王朝稳定边疆的政治价值。稳定和秩序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实现这种政治价值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体系作为载体。法律尤其是民事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它具有民族性,各民族均有自己的民间法,各自的民间法体现各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成为各民族的法律。由于封建帝国不注重民事问题,因此民事法律制度的这种趋同化较之于刑事法律制度缓慢得多,但是在缓慢的变迁中仍然体现出趋同与多元并存的局面。

    2010年04期 v.4;No.22 12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0 ]

俄罗斯法研究

  • 俄罗斯行政救济制度述评

    哈书菊;

    俄罗斯行政救济制度在其国内表述为"行政司法制度",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权力救济模式向权利救济模式的转换过程。而促成这一转换则依赖于当代俄罗斯奉行的人权保障原则以及经济转轨、政治转型等社会条件。俄罗斯行政救济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公民请愿制度、行政重新审查制度、行政诉讼制度、人权全权代表制度以及公民权利的国际司法救济制度等。俄罗斯行政救济制度未来发展的应然选择是改革和完善行政系统内的行政重新审查制度和行政系统外的行政诉讼制度。

    2010年04期 v.4;No.22 13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75 ]

学术争鸣

  • 论虚拟财产刑事保护的正当性——与侯国云教授商榷

    王志祥;袁宏山;

    侯国云教授的《论网络虚拟财产刑事保护的不当性——让虚拟财产永远待在虚拟世界》一文,提出了虚拟财产的刑事保护不具有正当性的观点。该文对虚拟财产的特性没有准确地予以理解和把握;否认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是缺乏理论依据的;否认虚拟财产的价值属性,是缺乏理论支撑的;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的交易违背价值规律和价值交换规则的说法,于理不通;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的交易是严重干扰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的说法,于法无据;保护虚拟财产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的说法,于理有悖;让虚拟财产永远待在虚拟空间,不是科学的做法。对虚拟财产的刑事保护具有正当性。对盗窃、诈骗虚拟财产的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应依照侵犯财产罪的相关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2010年04期 v.4;No.22 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5 ] |[阅读次数:642 ]

名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