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法学

NORTHERN LEGAL SCIENCE


理论法前沿

  • 自省法学范式下中国法律秩序建构

    顾祝轩;

    中国法制建设正在遭遇法律"物象化"现象。一方面,法律秩序的"物象化"意味着法律越来越具备形式性与体系性特征;另一方面,法律逐渐脱离了民众的日常经验。转型期社会对中国法律秩序建构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既要追求法律的形式性和规范性,又要保持法律的实质性和开放性。如果忽视中国法律秩序建构过程中存在的"共时性结构",无论是传统的法社会学路径还是法经济学路径,均无法真正克服法律"物象化"带来的弊端。中国法律秩序在未来建构过程中,法律决定的正当性结构应当体现为"物象化"与"世俗化"的相互交错,即法律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规范性与认知性的相互统一。

    2010年02期 v.4;No.20 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03 ]
  • 法律论证中的因果关系研究——兼论法律论证中的逻辑关系

    王晓;

    法律论证要证成结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重要的是对前提的考量。法律论证往往重视对大前提即法律规范的论证,而忽视了事实命题。事实命题恰恰是整个法律论证的基石,而因果关系又是事实命题的核心部分。在法律论证中,不仅需要厘清事件与结果之间的某种联系,而且需要得到法律命题与事实命题结合得出法律结论所蕴涵的逻辑关系之确信。在事件与结果的关联中,行为作为法律因果关系的异常条件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但是法律中由行为作为核心构成的事件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只是基础关系,另外还存在责任成立逻辑关系和责任范围逻辑关系。故在进行法律论证时,建立一种基础融贯和类型的方法来论证法律因果关系是极为必要的。同时,在法律论证中对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予以区分,形成一种基于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因果观,是保证结论可接受的基本要求之一。

    2010年02期 v.4;No.20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72 ]

部门法专论

  • 生命科技的最新发展与侵权责任法的制度回应

    唐义虎;

    现代生命科技的发展给相对稳定的侵权责任法一个继续发展的强大策动力,而侵权责任法在这次发展中也表现了以下两种趋势:一是所保护的"法益"多样化;二是归责原则的客观化即过错推定的广泛适用、无过错责任扩大其适用范围、过错本身的客观化。其原因是在基因技术、生育控制和人体试验等现代生命科技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人体试验等还具有高度危险性,而且生命科技侵权的绝大部分是由未尽合理注意义务造成的。

    2010年02期 v.4;No.20 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75 ]
  • 商标权制度与非物质传统资源的保护

    杨建斌;

    商标保护制度是非物质传统资源保护体系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所不可替代的。商标权对非物质传统资源的保护比较直接有效,虽然也有其局限性,但通过驰名商标、证明商标等积极保护措施以及防御性保护措施,确实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商标法中增加有关非物质传统资源的规定也是完善我国商标权制度的需要。

    2010年02期 v.4;No.20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29 ]
  • 美国的建筑作品版权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卢海君;

    同一般实用艺术作品一样,建筑作品也兼具艺术性和功能性,但其也具有不同于一般实用艺术作品的特殊性。在美国,自1990年建筑作品版权保护法出台之后,建筑作品成为单独的一个版权客体种类,建筑作品从实用物品和可分离性标准中解放出来。

    2010年02期 v.4;No.20 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497 ]
  • 论中国小额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任自力;

    小额保险是近年来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一类特殊商业保险,其理论基础包括保险市场分层理论和金字塔底层财富理论。小额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小额保险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小额保险法律制度的渊源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并主要体现为国内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小额保险的类型、合同制度及监管制度。中国小额保险立法存在层级过低、操作性差等缺陷,故亟待完善。

    2010年02期 v.4;No.20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356 ]
  • 公司清算义务人基本问题研究

    李建伟;

    科学确定清算义务人的义务和责任对于保护解散清算中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非常重要。为此,需要严格区分清算义务人与清算人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司清算义务人担当人,以及清算义务人诚信义务的受益人。确定清算义务人的诚信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内容和类型,具有重要的法律指引价值与司法救济价值。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有关清算义务人的主体范围、义务和责任的相关规定,尚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反思与立法检讨。

    2010年02期 v.4;No.20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3 ] |[阅读次数:653 ]
  • 犯罪本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以我国民族地区的刑事法治发展为中心

    苏永生;

    刑法是规范性、功能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体。虽然社会危害性说与法益侵害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刑法的功能性要求,但社会危害性说完全消解了刑法的规范性,而法益侵害说则忽视了刑法的文化性。因而,这两种学说在刑法规范意识较为缺乏且具有丰富的习惯法社会实践的我国民族地区的刑事法治发展中均陷入了困境。与此不同,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相结合的规范违反说能同时兼顾刑法的规范性、功能性和文化性之要求,有利于刑法与民族习惯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因而在我国民族地区刑事法治建设中应当予以提倡,并应通过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来加以贯彻。

    2010年02期 v.4;No.20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55 ]
  • 期待可能性理论之否定

    龙长海;

    期待可能性理论同规范责任论相适应,同我国通说的心理责任论并不相容;因我国尚未形成特有的罪过理论,加之传统刑法文化的遗失,才致使期待可能性理论备受关注;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用期待可能性理论解决的问题,完全可以在犯罪动机的范畴内解决。

    2010年02期 v.4;No.20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69 ]
  • 污染源普查:官方主导抑或排污方主动申报——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及其实施方式

    熊建明;

    全国性污染源普查——覆盖全国范围内全部污染源的调查——是必要的。但如何普查才能使效果既显著、花费又最低则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所规定的普查方式与本文设计的调查流程具有相同的机理:信赖排污方,相信其填报数据的真实性。但是前者调查成本远远高于后者,而调查效果和效率都不及后者。因此需要彻底反思现有的普查体制,废止该实施方式。

    2010年02期 v.4;No.20 9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8 ]
  • 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倒置合理性论证

    刘英明;

    为减轻环境侵权诉讼中原告证明损害和被告加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困难,发达国家发展出了多种形态的因果关系推定学说、判例和立法。中国现行法确立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对环境侵权诉讼原告的举证困难减轻得更多。从促进信息供给、保护受害者、预防污染和惩戒污染、实质正义、利益平衡、立法难易度、司法可预测性、制度变迁成本等七个方面来看,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较因果关系推定为优,因此我国环境侵权立法中应继续实行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原则,没有必要退回到适用因果关系推定。

    2010年02期 v.4;No.20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0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305 ]
  • “绿屋会议”:WTO走出合法性危机的一道坎

    余锋;

    备受诟病的"绿屋会议"迄今尚未得到适当改良,WTO依然深陷于合法性危机之中。介评改革"绿屋会议"的若干意见,并从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之立场出发,提出恰当可行的改良方案,对于WTO走出合法性危机和推进多哈发展回合谈判,进而抑制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塑造和谐的国际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0年02期 v.4;No.20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89 ]

中外法史研究

  • 荀子政治法律思想批判

    杨师群;

    荀子思想在有关性恶、法制方面颇有创意,其礼法融合、圣王之治诸内容成为中华法系之内核。然而论及法为工具、礼为根本的基础上演化出的"化性起伪"、"君上之势"、"圣王之治"等有关的政治法律思想时,其思路却相当幼稚,使中国的制度文化深陷专制之泥潭。

    2010年02期 v.4;No.20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0 ]
  • 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模式

    易江波;

    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解纷模式的特征是:在主体方面形成了以"异乡人的共同体"属性的"帮"为基本力量的多元化局面;在手段与途径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在暴力解纷倾向中寻求和平的协商与参与机制;在规则依据方面形成了以"业"为核心的"习惯"、"帮规"与国家法相互渗透、相互磨合的"交织的法网"格局。其可以概括为"帮权自治型"解纷模式,以"帮"的权力与权威的具体运作为"共同体的自治"的内在机理。在注重"强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的民族国家构建模式下,江湖社会解纷模式蕴涵的本土化的自治能力和自治经验极易被忽视。

    2010年02期 v.4;No.20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9 ]

博士生论坛

  • 合同法上的默示条款制度研究

    杨圣坤;

    在英美法系国家,默示条款制度是填补合同漏洞的相应制度。根据添加默示条款的依据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事实上的默示条款、法律上的默示条款、习惯上的默示条款。其中,法律上的默示条款又可以分为判例法上的默示条款与成文法上的默示条款。通过考察事实上的默示条款、法律上的默示条款以及习惯上的默示条款,可以看出,主导着法院添加默示条款的实质性思维方式是法律经济学的。沿着法律经济学的进路,传统的规范性默示条款理论不仅被简化了,而且人们的思考也被节省了。从实证的角度考察,无可否认我国合同法律体系中存在着实质意义上的默示条款制度,但是欠缺体系化的研究与整饰。

    2010年02期 v.4;No.20 13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837 ]
  • 交互性风险理论述评

    陈皓;

    弗莱彻以个案正义和社会福利的矛盾冲突为基础构建交互性模型和妥当性模型,并支持交互性模型以复兴侵权法的古典正义理论。

    2010年02期 v.4;No.20 14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9 ]

译评文丛

  • 基本法的功能性与开放性及其启示——《联邦德国宪法纲要》读后

    刘练军;

    站在魏玛宪法肩上的德国基本法,在总统的宪法地位、宪法的守护者等方面吸取了魏玛宪法的失败教训,并使权利规范成为其核心规范。黑塞教授的《联邦德国宪法纲要》从功能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把基本法解析得入木三分。他认为,宪法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国家构建一种功能性的政治统一体,而宪法如果试图将各种历史变迁情形下的问题都解决的话,就必须在内容上保持"向时代开放"。德国基本法的功能性与开放性可以说为我国的宪法改革指明了方向,而黑塞的这本宪法学教科书亦为我国宪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教义学路径,即注重分析宪法文本的功能性和开放性。

    2010年02期 v.4;No.20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2 ]